施工技術交流:
陸地光伏基礎施工工法
文∣正源公司 呂彬
1、螺旋鋼樁施工工法及工序
施工定位放線→樁機就位→吊裝喂樁→垂直度校正→液壓旋進→停止旋進→樁機移位。
1.1 施工流程圖
1.2施工工法
1.2.1定位放線
(1)首先根據設計部門提供的,經確認的施工總平面圖進行測量放線,并用包括GPS測量儀、全站儀、經緯儀等測量儀器,放線精度需要控制在設計范圍之內;
(2)根據螺旋樁設計圖紙放線結果,定出每個需要打樁的位置,用小旗、木條等易發(fā)現(xiàn)的物件做標記;測量人員根據施工控制網,采用全站儀、RTK測設每根螺旋樁的位置,并做好標示,測量員要對軸線樁位進行復核,確保每根樁位置都符合設計要求,樁位正確。
1.2.2樁機就位
(1)樁機通過自有的行走功能和桅桿變幅機構使鉆機迅速達到樁位;
(2)打樁機操作依據測量放線的樁位進行施工,履帶式打樁機打樁前選擇較為平整穩(wěn)妥的地方就位,如果地面坡度較陡,則用卷揚機對打樁機進行牽引。首先將鉆機頭前后左右進行調整,初步調整好后用水平尺或線錘吊垂直度,確認無誤后進行下一步施工,要求樁位偏差<設計范圍,垂直度90±10。
1.2.3喂樁、放固定器、垂直度校正
(1)將螺旋地樁送入導桿,并調整螺旋樁的垂直度;
(2)鉆機動力頭裝置為螺旋樁提供扭矩,加壓裝置通過加壓動力的方式將壓力傳遞給樁,直至鉆到設計標高。
(3)待鉆機調整完畢后安裝螺旋樁。螺旋樁使用前應對材料進行各項檢查,尺寸、孔位、葉片材質等是否符合要求,特別是檢查螺旋樁鋼管與葉片焊接是否牢固,若符合要求則依據檢驗批進行報驗,然后施工。各項工作準備完畢后,將螺旋樁安裝在樁機上,然后用磁性水平尺校正樁機的水平度與垂直度。
1.2.4 校對垂直度
(1)鉆樁機本身具有水泡調平裝置,在移位結束后,操作人員必須將鉆樁機橫向、豎向水泡調平。
(2)在鉆樁機正前方及正側方架設經緯儀或線錘以觀察并調整預制樁前后左右2個方向的垂直度。
1.2.5鉆樁
(1)試樁:在每個方陣打樁施工之前須做兩根試樁測試,測試全程通知甲方質檢人員。
(2)空壓機打孔方法
1)樁基礎一次成形:先鉆孔機就位時,保持平穩(wěn),不發(fā)生傾斜、位移,保持鉆桿垂直,鋼樁就位,樁與樁基固定在鉆桿上標注1.5m刻度線,以便控制鉆孔深度在1.5m以下。
2)樁的中心位置偏差:孔深不大于中15mm間樁不大于±20mm,邊樁不大于±20mm,樁深度允許偏差:±50mm ,樁垂直度允許偏差:≤1%樁長。
3)打樁:打樁機就位后調整好螺旋樁的垂直度后將樁旋入地下,在打樁的過程中隨時調整樁位,確保樁打入后的位置尺寸及水平高度在要求的尺寸公差范圍內。
2、鉆孔灌注樁施工工法
2.1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平整場地→定位測量→鉆機就位→鉆孔成孔→質量檢查→放預制地樁→澆筑→養(yǎng)護。
2.2施工工法
2.2.1施工準備:施工前需對設計圖紙進行仔細審查,針對鉆孔灌裝在光伏電站施工區(qū)域的分布,充分領會設計方案意圖。并在施工前進行現(xiàn)場考察,觀察穿鉆孔處等是否預留施工區(qū)域。進行施工前需將施工圖紙與光伏電站全區(qū)域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實地對需施工部分的圖紙位置與實際位置、孔徑大小及預留區(qū)域等進行核對,便于施工過程有效展開。其中最重要的是設計參數的實地驗證,避免施工中發(fā)現(xiàn)異常導致工程出現(xiàn)重大損失,在現(xiàn)場實際施工過程中,按比例對已完樁基進行抗拔、抗壓及抗傾等方面參數的檢測,確保設計參數的正確性及施工質量的可靠性。
2.2.2平整場地:在大型機械進場前進行場地平整,以滿足設備進場需要。
2.2.3測量定位:工程開工前,利用GPS-RTK對工程場地進行測量,灌注樁采用四級測量,其中的支架基礎點位與軸線為主要控制項目。 測量過程中要根據設計圖紙所提供的坐標,利用GPS-RTK放出支架基礎的水平和高程點位,然后通過對比圖紙對每組樁的軸線及標高進行精確的定位。測量定位過程中,要確保放線時標識清晰,定位準確。
2.2.4鉆機對位:鉆機就位前,應檢查周圍場地狀況,需滿足機械工作的空間;鉆機就位過程中,應加強對測量點的保護,避免破壞。鉆機孔位偏差要求一般不得超出10mm ,孔間和排距盡量一致。切斷行走電源,緩慢放下鉆具,至釬頭距地面約30mm時停止,安裝好捕塵罩,按孔位計劃要求使滑架方位角度正確,根據機架上的吊錘校正垂直度,應保持平穩(wěn),不發(fā)生傾斜和位移,機身安穩(wěn)牢靠,以免在施工工程中發(fā)生傾覆。
2.2.5開孔鉆進:為避免移動過程中壓壞成品孔,可采用退打法施工,即由一個方向往另一個方向退打。鉆頭的選擇應根據地質情況選擇;開動鼓風機,接通提升推進機構下降按鈕,下放鉆具;當釬頭觸及巖石時,沖擊器便開始工作,進行開孔。若發(fā)生卡鉆或偏斜,應立即提起鉆具,重復上述程序,直至沖擊器開始正常鉆進為止。根據巖石的情況,將沖擊器操縱閥全部打開或扳到合適開度的位置。為準確控制樁的深度,要在機架或機管上做出控制深度的標尺,以便在施工中進行觀測和記錄。
2.2.6放置鋼管樁:放入鋼管樁前首先要對樁進行質量檢查,確保每組樁位的準確性。然后采用熱鍍鋅對鋼管樁進行處理,并要在鍍鋅前安排專業(yè)人員對鋼管樁上的焊接位置進行檢測,確保焊接質量完好后進行鍍鋅處理,為確保鋼管樁的使用年限,鍍鋅層的厚度應嚴格控制不小于55μm。對鋼管樁和灌注孔進行檢查均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將鋼管樁放入樁孔內,放鋼管樁的過程要注意輕拿輕放,避免因磕碰損壞鋼管樁表面的鍍鋅層,之后等待灌注。
2.2.7混凝土澆筑:在進行灌樁作業(yè)前,應再次復核樁孔的深度及內部是否存在雜物,避免因此出現(xiàn)樁基深度不夠、混凝土強度不達標等質量問題。檢查完畢后,先將孔內灌注約1/3混凝土量,然后放入鋼管樁,調整鋼管樁的高度、方位及中心度?;炷翝仓r每層鋪料厚度控制在30mm內,振搗采用φ20mm軟軸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時要求插入下層混凝土深度≥50mm ,振搗時間控制在15~20s ,振搗按要求快插慢拔,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下沉、不再出現(xiàn)氣泡及表面泛出灰漿水為止。不允許有漏振和過振現(xiàn)象出現(xiàn),以免降低混凝土強度,影響混凝土質量。在振搗過程中,應加強對鋼管樁的保護,避免傷及鍍鋅層。
3、預制鋼筋混凝土樁施工工法
3.1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測量放線(樁位標)→樁機就位→吊樁就位、對中、調直→輕擊入土中1~2m→校正樁垂直度(前后、左右)→擊樁。
3.2施工工法
3.2.1施工準備
(1)將施工現(xiàn)場平整至設計標高;
(2)根據設計要求選定合適的樁機,按施工進度計劃要求,組織樁機進場、安排就位;
(3)將管樁運至現(xiàn)場;
(4)將設計樁點進行編號。
3.2.2測量定位和放線
(1)打樁位置按照設計圖紙的尺寸,應先設置基準點(龍門樁)并正確地投放每一根樁的中心點,并標有明顯的標志(如鋼筋頭、筷子等)。樁位的投放允許誤差為1cm;
(2)所有投放的樁位需經甲方及監(jiān)理復查無誤并辦理簽證手續(xù)后方可施打;
3.2.3樁機就位
將樁機運至現(xiàn)場,安裝、調試好,準備打樁。
3.2.4打樁
(1)根據樁長及地層情況,選擇相應的錘型,確保錘擊貫入達到設計標高;
(2)樁施工前,對每根樁樁位作地表障礙物釬探,遇障礙物時,預先進行處理;
(3)吊樁就位后,用靠尺對樁進行兩個方向的垂直度調整,確保樁身垂直,待樁輕擊入土中1~2m后,再重調一次樁的垂直度。錘擊時,樁帽、樁身和樁位中心線重合,同一根樁施工時,各工序應連續(xù)施工,縮短施工時間;
(4)插樁時一定要讓樁頭對準地面樁位標志物,然后用靠尺360度掛靠,調整垂直度,并指揮樁機進行反復多次調整;
(5)施打前,先進行試驗,選擇合理的沖距。每根樁要連續(xù)施打,停歇時間不宜太長;
(6)施打時選擇“重錘輕擊”法原則,開始時,錘的震動應較小,待樁身進入土中較深且穩(wěn)定后,再用標準落距施工,直至滿足設計要求孔深或貫入度要求。持力層面按地質資料及貫入度進行雙控;
(7)打樁時要嚴格按有關標準做好入土深度、最后垂直度、錘型等原始記錄;
(8)打樁時樁帽與樁周圍的間隙應控制在5~10mm之間,錘與樁帽、樁帽與樁之間墊彈性墊,襯墊厚度應均勻,且經錘擊壓實后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在打樁期間應經常檢查,并及時更換和補充;錘、樁帽以及樁身應在同一中心線上;
(9)沉樁宜連續(xù)一次性將樁沉到設計標高,盡量減少停錘時間,確需停錘時也應選擇沉入的樁較淺時并盡量縮短停錘時間。